中医四季养生提倡春季养肝,夏季养心,秋季养肺,冬季养肾,四季养脾胃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天地有寒热温凉的四气变化,自然界有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的变化。人的预防和保健应顺应自然,应该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正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上说:“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始终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。”
春季五行属木,五脏在肝,肝在志为怒。春季应注意养肝,协调肝的阴阳平衡,可以用些疏肝理气,补益肝肾的中药,如香橼、佛手、玫瑰花、醋香附、当归、枸杞子、桑椹等。
夏季五行属火,五脏在心,心在志为喜。夏季人体阳气外发,形成阳气外盛内虚的状态,心火相对旺盛,重在养心。中医讲红色和苦味对应心脏,可以吃些苦瓜,红色的果蔬如番茄、西瓜。另外,静以养心,宁静聚气养心神。
秋季五行属金,五脏在肺,肺在志为忧。秋季主气为燥,宜少辛增酸。秋季宜养肺,养阴润燥,饮食宜清淡为主,百合、银耳、山药等药食同源,建议食用。秋季属阴,七情属悲,素有悲秋的说法,要心平气和,收敛神气。
冬季五行属水,五脏在肾,肾在志为恐。冬季万物收藏、潜沉。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。”冬季重在养藏,宜早卧晚起,养护阴精气血,可适当吃些核桃、红枣,畏寒者可适当摄入羊肉。若头晕眼花、少气失眠、耳鸣心悸,多属血虚,可选龙眼肉、阿胶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等养血药物。
脾胃作为后天之本,肩负着运化水谷,生成精微、气血的功能,四季均要养脾胃。脾胃养生,要饮食有节,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:
1.寒热适宜。2.荤素搭配,营养均衡。3.不可过饱过饥。4.顺应四时,外避六淫邪气。5.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。6.调摄精神,保养正气。
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忻胜芳